|
|
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:货币数字化将影响货币体系变化 |
|
作者:佚名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2023/9/18 6:50:17 | 【字体:小 大】 |
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9月16日在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(第十五届)会议上表示,决定体系的维度有多个方面,包括:货币及相关经济体的交易涉及范围、创新引领性、文化引领性、对世界公共品的提供、货币相关经济体的安全性、金融基础交易设施和体系、货币数字化发展趋势等。
刘元春表示,衡量创新引领性有多个指标,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等。我国的全球创新指数已快速上升至第11位。目前看,创新中心依然在美国。在未来,如果创新中心发生了漂移,就需要研究货币风险控制、定价权等是否也会发生变化。
“未来的货币体系变化,不仅取决于GDP、创新中心等,还取决于货币数字化发展趋势。”刘元春表示,数字货币的出现使世界货币的公共品属性发生了巨大变化,导致依赖于传统经济交易、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部分宏观基础发生变异。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特点,其主权特性有所淡化。
刘元春认为,从历史经验看,货币强国与经济强国之间具有强烈的滞后性和系统性的偶然性。比如,美国在1888年左右成为世界第一大国,但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币是在二战之后,催化经济强国向货币强国转化,存在大量偶然因素和其他风险控制的范式变化。因此,尽管货币体系的确处于一个变异长周期的开始,但是否在短期内就会发生质变,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。
会议主办单位为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、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;承办单位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;支持单位为北京银行、华兴公益基金。
|
|
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