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文化是立国之本民族之形 |
|
作者:佚名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2023/9/19 8:11:25 | 【字体:小 大】 |
“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本。”十八大以来,习多次谈到“文化自信”。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,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文化,是一个民族的根与源,是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石。文化之力,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,沉淀着国家底蕴,影响着国民面貌,决定了文明的兴衰沉浮。
文化是民族之本。中国历史之独特,是世界唯一没有“断代”的古文明,而让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,正是包含了坚韧、厚德、自强不息等精神的文化内核的作用。在古希腊、古印度、古罗马、古埃及等文明古国因为战争、疾病、宗教等因素毁灭之时,唯有中华,承古至今。由此可见,文化纵深是我国历史长盛不衰的根基源流,文化自信是维持中华文明统一惯性的精神支撑。
文化是国家之基。早期国家的形成,首先是地区文化的形成。而现代文化,又是随着国家历史的发展积淀起来的。文化伴随着国家发展,又以一种无声的形式,默默影响着社会面貌。在当今世界,文化更是以一种对外输出,文化资源的形式成为了国家实力的重要构成。君不见,现今流行世界的欧美文化,正是其国际地位、国家实力的重要象征。发达国家能够有技术和实力对外输出文化,同样输出文化也在反哺自身,带来经济和舆论的各方面利益。
习曾指出:“文运同国运相牵,文脉通国脉相连。”诚哉斯理,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,文化自信是更广泛、更深厚的自信。文化的强盛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,需要塑其形,固其本。
什么是文化之形?我们每一个人平时的举止行为、公德修养、外在表现,往往就代表一个地区的文化之形。中华历来是礼仪之邦,礼仪塑造着我们传统文化的“形”,每一个中国公民的行为,合在一起,便是中国的国家形象、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印象性格。
什么是文化之本?诗书礼易春秋,这些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宝库,我们自当心怀感激地继承,但是经典无价,不代表我们就止步田园时代的壁垒;文化的活性,在于不断创造新的经典,无论是当下世界的新貌,还是对传统经典的扬弃,都需要当下国人砥砺前行,在文化领域创造更多脍炙人口、风靡世界、流传历史的作品。为建设文化强国不断强行。
习曾说过:“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,都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,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。”文化是立国之本,民族之形。在创造新文化的同时,我们绝不能忘了传统文化的根,忘了我党奋斗的革命文化。不忘初心,方成国本。
|
|
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 |
|
|